• 首页
  • 党建要闻
  • 权威声音
  • 廉政建设
  • 企业动态
  • 支部建设
  • 先进典型
  • 理论园地
  • +
  • 老干工作
  • 知识问答
  • 在线学习
  • 党建课堂
  • 党员信箱
首页 > 党建要闻 > 企业动态 > 正文

瑶山深处的“甜蜜事业”|| 扶贫攻坚中的国企故事

发表时间:2020-04-22 09:00:05 来源:国资潇湘融媒 编辑:马菀倬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道路上,国有企业切实扛起社会责任,探索具有国企特色的扶贫路径,涌现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扶贫人物 。即日起,国资潇湘融媒开辟“扶贫攻坚中的国企故事”专栏,聚焦脱贫攻坚中的国企力量,讲述国企扶贫人的驻村故事。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第一篇《瑶山深处的“甜蜜事业”》。

  “这是你的蜜糖,10斤,请签好名......”3月31日,春雨蒙蒙,雾笼瑶山,在贝江村村委会门前,该村95户建档贫困户喜笑颜开,分蜜、灌瓶、签名……每户贫困户领到了10斤土蜂蜜,这是他们养殖蜜蜂第一年后首次领到分红。贝江村由水口镇原贝江、向新、合新、大田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是湖南省大型水利工程——涔天河水库的移民村,也是江华县最大的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1户191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8%。这个典型的瑶族村寨属于高寒山区,土地分散、稀少,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基础薄弱。2018年3月,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水运投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开始了对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贝江村的扶贫工作。扶贫工作队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产业致富的新路子,“养蜂脱贫”便是其一。

  把技术员请到村里  

  教出一群“养蜂专家”

  2019年,江华县政府出台了最新的蜜蜂养殖产业扶持政策,开展蜜蜂养殖的贫困户每户每人可获得1500元的产业发展帮扶资金。贝江村扶贫工作队、村支两委认真研究,决定采取“统筹管理、把控风险、自愿发展”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构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逐步推广蜜蜂养殖,帮助贫困户实现产业发展,推动脱贫致富。产业和扶持政策已经出台,然而,村子里并没有人了解蜜蜂养殖技术,万一蜜蜂养不活怎么办?万一失败了,打的是扶贫工作队的脸,工作还怎么展开?实际上,在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没底。办法永远比困难多。扶贫工作队队员一边到蜜蜂养殖基地亲身体验蜜蜂养殖,一边不断和村支两委开会讨论,把养殖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他们还及时组织蜜蜂养殖专业公司派驻技术员前往合作社实行面对面、手把手指导,传授养蜂技术。蜂箱选择技巧、巢脾的修造和保养、摇取蜂蜜的诀窍......几个回合下来,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几乎成了“养蜂专家”。

  宣传发动走进家里  

  打破产业扶贫僵局

  养殖的技术掌握了,分红的方式也很快出台。养殖的蜂种由专业蜜蜂养殖公司提供,再由合作社进行集中养殖,村民不需要再投入资金或付出劳力,每年即可获得相应的分红和蜜糖。“贫困户只要出3000元的本金,购买5箱蜜蜂入股合作社,什么都不用管,每年都可以分到10斤蜂蜜。”贝江村支书、瑶蜂养殖分社社长赵世凤介绍说,蜜蜂产蜜后,贫困户每年享受10斤蜜糖分红,可以自行销售,也可以和公司签订保底价协议统购统销。 除了可以享受到蜜糖分红,每个贫困户还可以领取每人1500元的产业发展帮扶资金。举个例子,假设某贫困户家里有5口人,一共可以领取7500元的帮扶资金。而购买5箱蜜蜂入股合作社只需要3000元,每年还能享受到蜜糖分红。整个过程,贫困户无需参与合作社的管理,不用为没有养殖技术而担心。可以说,贫困户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但是,这样“稳赚不赔”的扶贫新方式即便是见人就宣传,还是让扶贫工作队碰了一鼻子灰。“村民们都是非常朴实的瑶胞,和外界接触不多,他们并不理解这个模式。不少人说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拿我的钱给你们养蜜蜂,好处都是让你们拿了,我可不干!”扶贫工作队队员李峰对于整个推广过程深有感触。为了打破这个僵局,扶贫工作队换了工作方式。他们先到人口最多的贫困户家中做工作,反复算账,“就差没有对天发誓了。”就这样一户一户做工作,贫困户们终于愿意加入“甜蜜的事业”。经过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积极宣传发动,第一批有97户建档贫困户参与,养殖蜜蜂485箱,获得政府产业发展补助资金62.7万元。这97户每户贫困户申购5箱蜜蜂,有95户由江华县蜜蜂之家贝江瑶蜂养殖分社集中养殖,解决了贫困户散养缺技术等问题,每户还可以分到10斤蜂蜜的分红。2019年,贝江村累计产蜜7800多斤,创收31.2万元。

  △村民们在分蜂蜜。

  与此同时,省水运投集团组织职工开展消费扶贫,为合作社销售了770余斤蜂蜜,扶贫工作队队员也通过朋友圈等各种渠道为贝江村的蜂蜜打广告。养殖蜜蜂,已经成为贝江村名副其实的脱贫攻坚甜蜜产业。

  “养蜂扶贫”走进心里  

  引爆“甜蜜事业”

  3月31日,贫困户们领取到了蜜糖分红,贝江村村民的微信群也因此引爆。“只要将购5箱蜜蜂放到与合作社,就分到了10斤蜂蜜,真是好!”贝江村38岁的建档户李运春领到蜂蜜高兴不已。他因一场车祸导致家里贫困,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队的帮助下,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他家一共4口人,去年还获得了6000元的产业扶持金,只要不退出合作社,以后每年都可以获得10斤“甜蜜”分红。

  △村民们分蜂蜜。

  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学英19年9月投入了3000元养蜂,不到一年的时间,她领到了分发的10斤蜂蜜,按照市场价可获利近千元,这让她高兴极了,马上在朋友圈分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见到这么多人都拿到产业扶贫的好处,其他并没有参股的贫困户顾虑全消,他们坐不住了,大家开始在微信群里打听关于养殖蜜蜂的事情。 “看到第一批入社的建档户尝到了甜头,很多建档贫困户纷纷找到我说想加入合作社。”贝江村支书、瑶蜂养殖分社社长赵世凤说,“今年大家对养蜂增收都信心十足。”后期,贝江村将依托水口镇打造中国爱情小镇的契机,进一步推广大瑶山蜂产品销售。前不久,贝江村55户建档贫困户参与的第二批蜜蜂养殖又开始了,而贝江村的“甜蜜生活”远不止于此。自省水运投集团扶贫工作队驻点帮扶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90万元,帮扶贝江村发展了食用菌种植、蜜蜂养殖、生态鱼塘等三大扶贫产业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7万元,解决贫困户就近就业岗位47个,帮助118户贫困户发展了产业,与36户贫困户构建了利益联结机制。

  △贝江村食用菌种植。

  2020年,还将继续投入300万元,启动食用菌基地二期建设,组织第二批55户贫困户发展蜜蜂养殖,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可以说,贝江村全体村民脱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责编:马菀倬

来源:国资潇湘融媒

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建工作处(党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地址:长沙市五一大道351号长沙市省政府二院内 Email:gzwzzb@126.com 电话:(0731)82211473
传真:(0731)82211473 邮编:410011 湖南省国资委值班室电话:(0731)82211158